首页  >  基础信息公开  >  学校发展规划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2015-2017年)

日期:2016-11-07浏览人数:4908 来源:本站

为进一步优化与调整我院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引导各专业主动适应湖南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打造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促进专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提高专业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能力,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湖南省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的通知》(湘教通〔2014〕176号)精神,结合我院专业发展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规划已有基础与发展现状分析
规划已有基础
1.专业设置历史回顾
我院创办于1975年的湖南农学院衡阳分院;1987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办湖南林业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经教育部批准由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改办为高等职业院校;2001年3月更为现名;2004年6月原衡阳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实行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双重管理。至今经历了高等农业教育时期(1975~1987)、高等林业教育时期(1987~1999)、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期(1999~2012)、高等职业教育提质阶段(2012~)四个不同的时期(阶段)。我院历来重视专业建设规划工作,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阶段),根据湖南经济与产业发展变化及技术技能型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我院不同历史时期专业开办情况见表1。
表1 我院不同历史时期专业开办情况一览表
发展阶段
学校名称
专业设置
专业个数
高等农业教育时期(1975~1987)
湖南农学院衡阳分院
农作、牧医、茶果、农师、生物
5
高等林业教育时期(1987~1999)
湖南林业高等专科学校
生物、林学、园林、森林保护、林业经济管理、生物教育、林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园林规划设计、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林产品检验与营销、林政管理、畜牧、园林工程、花木盆景、果树、资源开发、畜牧兽医、森林旅游、果蔬、室内设计、市场营销、酒店管理、会计、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林副产品加工
26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时期
(1999~2012)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林业技术、森林生态旅游、园艺技术、园林技术、林区资源开发、林政与法律、花木盆景、室内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动物医学、动物科学、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畜牧兽医、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生物制药、药学、生物技术及应用、环境工程、环境艺术设计、法律事务、物业管理、商务英语、物业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护理、助产、涉外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医药营销、森林与环境、新闻采编与制作、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涉外旅游、森林与环境、新闻采编与制作
45
高等职业教育提质阶段
(2012~)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林业技术、森林生态旅游、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广告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畜牧兽医、生物制药、生物技术及应用、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中药、口腔医学技术
26
从表1可以看出,在学院的四个不同发展时期(阶段),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一直处于动态调整过程之中。但不管专业如何调整,“农林”字号专业始终唱主角,“农、林”的办学底色不变;2004年6月原衡阳市卫生学院整体并入后,增加了医卫类专业,从此形成了农林与医卫强强联合的办学格局。
回顾学院的专业办学历程,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专业开设对接农林医卫行业产业,贴近市场需求;二是专业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年招生人数有序增加,从1975年建校初期的60人,增加至2014年的3757人。
2.近年来我院专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构建了服务湖南经济建设与产业优化升级需要的五大特色专业群
学院根据自身服务面向, 主动适应湖南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结构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根本任务,以优势专业为核心,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初步构建了与湖南产业发展契合的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医药卫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环境宜居技术、经济管理及服务五大特色专业群。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
近年来,学院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市场,积极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调整、系统优化与协同创新,曾多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2008年版人才培养方案以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和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查标准,以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导向,调整、重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013年版人才培养方案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增加了素质拓展特色课程,强化了学生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培养。
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不断优化
学院围绕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设置,重组了体现“工学结合”内涵和“职业资格标准”、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构架,建立了完整的课程培养体系;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了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课程目标及其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开展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等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融“教、学、做”为一体。做到了课程内容模块化、实训教学项目化,用职业岗位能力、专业技能标准统领各阶段教学活动。
专业教育教改成果丰硕
近年来,我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获一等奖2项、国家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教育教改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优质教学资源网络课程1门、国家林业局高职精品课程1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立项7部、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国家林业局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省级教育教改试点专业5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重点实训基地1个。2011年以来,全院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150余部,以主编、副主编身份公开出版教材60余部。
专业教学团队实力显著提升
学院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932人,其中专任教师753人;现有教授及相应职称42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238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2人;“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3%。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全国林业科技特派员、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学科带头人等名师近100人。
实践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1年以来,学院投入2500余万元开展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目前,各专业都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园艺技术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和湖南省重点实训基地,野生动物保护实训基地为国家林业局示范性实训基地,养殖实训基地为二级种猪繁育基地、衡阳市种猪生产基地、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学院在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建设的同时,也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学院共有校外实训基地260多个。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学院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技能资格考试、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国家、省、市各级技能竞赛的内容结合起来,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加强和提高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以来,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分别获得50余个、110余个奖项。学生“双证书”获得者达90%以上;护理专业学生参加护士执照考试,通过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我院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抽查结果为优秀等级;2014年,护理专业学生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抽查,抽查结果为优秀等级。
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主动适应湖南生态林业产业、医疗服务产业以及生物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结构。2014年,我院的招生专业达26个(不包括专业方向),涵盖了高职高专指导性目录中的 10个一级专业大类和 17 个二级专业类,其中医药卫生大类7个、财经大类6 个、农林牧渔大类4个、旅游大类1 个、生化与药品大类 2 个、土建大类 2 个、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1个、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1 个、轻纺食品大类1个、电子信息大类1个、,形成了以农林牧渔、医药卫生、财经等大类专业为主,以旅游、环保、气象与安全、艺术设计与传媒、轻纺食品、电子信息等大类专业为辅的专业布局。其中,农林牧渔、医药卫生、财经三个大类招生专业数占学院招生专业总数的65.38%。
存在主要问题
尽管我院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专业发展不平衡。目前,我院的两个重点建设专业大类在校生规模相差很大,医卫类专业在校生人数远超农林类在校生人数,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青年人的就业观念造成的。农林行业属于艰苦行业,其中的许多工种要在野外作业,对青年人缺少吸引力,因而报考这类专业的学生人数很少。
2.专业群的聚集效应有待加强。由于当前我院在招的26个专业是按照学科逻辑分类特色的高职高专指导性目录进行分类,这样形成的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不够,与产业对接不够紧密,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3.“提升产业、引领产业”的能力有待加强。当前我院主要从对接农林医产业、服务农林医产业的角度加以构建专业体系与开展专业建设,在如何引领现代农业、林业与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产业(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产业(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其中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国家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别强调:要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体系,要以《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为指导,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我国由林业产业大国向林业产业强国转变。油茶产业发展工程、林业生物质能源、特色经济林、木材生产基地建设等四大林业产业重点工程。
《国家十二五时期康复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康复医疗机构建设与管理水平,建立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分层级、分阶段和双向转诊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规划(2011-2020)》指出:要大力发展医学康复等专业人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满足新时期人民健康的需求。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到: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以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要坚持生态财富与劳动财富、人文财富并重,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促进代际公平和永续发展。着力构筑绿色产业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绿色建筑业、生态农业、环保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形成以低消耗、低污染、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高、社会效益高为主要特征的绿色产业体系。要构建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四水为脉络,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自然屏障的“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加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城镇绿地公园及交通沿线绿地保护和建设,构筑城乡立体生态群落。
《2015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业态,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一批知名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平台。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矿物宝石、汽车和农业等国际博览会办会水平。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住宿餐饮、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技术、文化艺术、中医药等领域的服务出口和国际合作,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加强以旅游交通、智慧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体系建设,构建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品牌鲜明的旅游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国家和社会对于农林医卫行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人才需求和技术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农村合作医疗与城市社区医疗事业发展对护理、药学、检验以及助产人才需求持续旺盛;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与广泛关注,使得农林、环保等“绿色”行业与产业日益受到重视;信息经济时代与知识经济时代,在职人员对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需求很大,且愈加迫切;有针对性的“用工荒”和“知识荒”的背后折射出巨大的人才需求和培训需求,潜力巨大。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分析
1.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与实施,职业教育迎来发展新契机。国家对此已有系统规划与具体指导,明确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已经将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学历衔接与提升、就业导向、市场引导等方面都将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
2.从省市发展层面来看
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我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努力构建湖南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全省教育融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在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布点,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统筹普职协调发展,沟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完善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等方面都有系统规划。湖南省的“四化两型”建设、“教育强省”战略、“绿色湖南”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将继续深化与实施,对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注、投入和引导将不断增加。如全省农林类人才普遍表现出明显的“青黄不接”、“专业技术不强”等特点,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继续教育,相应技术人才市场需求旺盛。
3.从学院发展层面来看
我院40年的办学积淀,已经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治校办学体制、管理机制与育人理念,尤其是近年来的内涵建设,使我院综合实力跻身全省高职高专第一方阵,办学特色得到进一步提升。一直以来,我院改革方向和办学路子都是与国家政策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相吻合的,在专业特色、信息化教学、中高职衔接、校企合作、人事管理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校园文化建设与办学基础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与经验,成为我院发展的优势与积累。
三、我院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及当前产业(行业)与职业教育发展对我院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启示
我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其中所释放的“改革”声音振聋发聩。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改革方案,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对我院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深化素质教育的综合改革,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老年社会的到来,市场和行业对于医卫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社区护理、老年康复护理等相应的人才需求不断提升。这对于我们稳定办学规模提供了强力支撑,也为我们专业设置调整提供了行业导向,为实现我院护理相关专业的第二次飞跃提供了市场保证。在全会中所传达的信息中,我们看到:改革是综合性的,是全方位的。我院一些非主系列专业同样也有很大的人才需求,我们开拓专业建设、深化行业对接,还有很广泛的发展空间与发展前景。国家教育部在2014年工作要点中,也明确提出要“开展职业院校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建设”。我们要打通思想经络,深化专业与专业方向设置上与是市场的对接,强化新专业申报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2.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制度改革,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美丽中国的呼声我们也深有体会。《决定》将环境治理制度化,对环保企业、环保人才、环保项目,以及有环保相关专业的院校与机构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这也为我院林业技术、环境治理等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与潜力。应该注意到,一是目前我国有生态、环保等相关专业的院校有数百家之多,但整个社会和行业对于环保人才的需求将与日俱增,将在数十年内难以达到饱和;二是相关院校相对分散,专业发展不平衡,行业与企业资源集中度不高,起跑差距不大,随着市场的成熟与行业的发展,有竞争力的院校将挖掘潜力,抢占更多生源份额、与企业研制行业标准,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形成一批示范专业,这就是机遇所在。
3.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全会《决定》对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推动“三农”问题解决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对于农村生产、生活等建设目标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检疫亦有新的政策考虑。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由“高碳”到“低碳”、“浅层”到“深度”的调整,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绿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林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更趋均衡与协调。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发展、农业发展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建设重点领域,这也为我院部分农林专业发展,尤其是创新性发展、拓展性发展、对接性发展提供了潜力与机遇。
4.深化“绿色湖南”的建设与改革,带来新的政策机遇。在“绿色湖南”的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我院作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湖南省生态文明研究基地、老牌农林类院校,在这一方面有着雄厚的基础和一定的优势。
5.深入推进新衡阳发展战略,将带来新机遇。在我国经济深度转型调整期,国内外产业加速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态势没有改变。从办学区位上来看,作为湘南重镇的衡阳市,其逐渐向北发展,“湘环大道”项目纳入衡阳市市政重点工程,我院办学区位优势不断增强。对此,我院相关专业要尽快研究有关政策,要把政策与资源用活用透,融入行业发展需求,主动走出去,在校企合作、吸引生源、科研服务等方面全力发展壮大。
当前产业(行业)与职业教育发展对我院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的启示
国家和湖南省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康复医疗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及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给我院的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给出了新的启示并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专业设置要支撑绿色生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康复医疗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特别是要能够主动适应新领域、新业态、新热点的变化;第二,专业群的构建要充分考虑绿色生态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的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能够及时调整专业群的专业构成和发展方向;第三,重点专业群的打造要准确反映产业(行业)发展的急需,确保重点专业群建设的前瞻性、引领性和示范性。
四、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原则、思路与目标
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原则
1.统筹兼顾原则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统筹协调好主干专业与非主干专业、特色专业与一般专业、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关系,达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协同发展的目的。
2.对接产业原则
按照《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南省“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湖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要求,以服务绿色生态产业与医疗服务产业建设为主要目标,着力推进专业(群)建设。
3.校企合作原则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路,各专业必须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实施有效工学结合,实现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配置合理化,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显著加强。
4.资源共享原则
在优化专业布局与调整专业结构的基础上,整合现有专业建设资源,推动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提升办学整体效益。
5.改革创新原则
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品牌型”发展道路,纵深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社会服务以及人才质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实现专业建设“进口旺、中间顺、出口畅、叫得响、响得亮、亮得起、稳得住”。
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思路
按照“对接产业(行业)、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提升质量、将职业教育链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湖南省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根据学院教学资源配置情况,坚守农林、医卫办学底蕴,面向“农林行业”和“健康服务产业”办学定位,以现有的专业条件为基础,以“淘旧、改老与抉新”、“做优、做特与做活”、“校企共调专业结构”以及“校企共建专业资源”为调整策略,强林兴医,林医结合,着力培育农林类与医卫类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倾力打造与对接农林与医卫产业、结构合理、差异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新格局,以更好地培养致力于湖南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湖南的“四化两型”和“绿色湖南”建设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目标
根据湖南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要求,紧紧围绕特色专业群建设,完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建成具有我院办学特色和区域特点的以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医药卫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三个专业群为主干,环境宜居技术、经济管理及服务两个专业群为支撑的专业群架构,推动学院专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群内核心专业引领带动、相关专业相互依存的专业体系。形成凸显我院面向“林业行业”、“健康服务产业”、“生物产业”办学特色的专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适应未来湖南“林业产业”、“健康服务产业” 、“生物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需要,带动全院各个专业从“对接产业、服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转型。
五、专业布局与专业调整主要任务
多方联动,校企一体,不断完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为确保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学院将完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岗位任务为基础、技能培养为目标”的行业、企业、社会、学院多方参与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1.学院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且每三年调整一次组成人选,指导、制定并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相关产业结构变化,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确定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确定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2.学院每年派遣各个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实践进修,了解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把握行业、企业对人才基本素质与专业能力的要求。
3.从 2015年起,学院启动院内专业评估,通过院内专业评估来规范专业建设基本行为,提高专业基础能力,培育专业特色,创建专业品牌,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对接产业、引领产业的专业群体系,并以院内专业评估来确定各专业在群内的发展态势,确保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立足行业,对接产业,调整优化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
根据国家与湖南省相关产业(行业)需求和结构变化状况,按照“对接湖南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适量开发新兴专业”的原则,未来三年,学院拟对专业布局与结构作如下调整。
1.撤销部分专业
2015-2017年,拟撤销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设计与制作方向)、软件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技术与设计等5个专业(方向)。
2.恢复部分专业
2016年,森林资源保护专业恢复招生;2017年,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专业恢复招生。
3.新增部分专业
2015-2017年,拟新增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空中乘务、宠物训导与保健、风景园林设计等4个专业。其中,2015年,新增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空中乘务2个专业;2016年,新增风景园林设计、宠物训导与保健2个专业。
4.微调部分专业
对生物技术及应用、森林生态旅游、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进行规模和方向上的调整。如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增设食品药品检验技术专业方向。
优化整合,集群共享,倾力建设与完善五大特色专业群
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通过撤销部分专业、恢复部分专业、新增部分专业、微调部分专业等措施,建设与完善与湖南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医药卫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环境宜居技术、经济管理及服务五大特色专业群,专业群架构及群内专业组成情况见表3。
表3 学院特色专业群架构及群内专业组成情况(核准专业名称)

序号
专业群
核心专业
相关专业
1
生态绿化技术
及服务
 
园林技术
园林工程技术、林业技术、森林生态旅游、森林资源保护(2016年恢复招生)
2
医药卫生技术
 
护理
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助产、药学、中药
3
生物工程技术
 
畜牧兽医
生物制药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特种经济动物养殖(2016年恢复招生)、宠物训导与保健
4
环境宜居技术
 
室内设计技术
环境艺术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风景园林设计
5
经济管理及服务
 
经济管理
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空中乘务

示范引领,典型带路,重点建设三个特色专业群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15 年重点建设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特色专业群,2016 年重点建设医药卫生技术特色专业群,2017年重点建设生物工程技术特色专业群,充分发挥这三个特色专业群在学院整个专业布局中的示范、引领与带动作用。
2015年,将对生态绿化技术与服务特色专业群建设进行重点投入。该专业群以园林技术为核心专业,以园林工程技术、林业技术、森林生态旅游、森林资源保护(2016年恢复招生)为相关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与建设任务书参见申报材料《生态绿化技术与服务特色专业群建设实施方案》、《生态绿化技术与服务特色专业群建设任务书》。
创新驱动,对接岗位,协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根据专业链特点,主动适应产业发展变化,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构建群内专业充分共享、各具特色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1.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群内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及产业链的岗位需求;既能实现群内资源共建共享,又能体现产业岗位细化的前瞻性。积极探索定向培养、联合培养、订单培养和“现代学徒制”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系统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广泛吸收行业企业参与质量评价,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按照确保学生职业能力、人文素质、职业素养整体提升的要求,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注重群内相通或相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关或相近的专业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
3.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逻辑线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应注重与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要求对接,与典型工作任务对接,与工作过程对接。
校企共建,群内共享,逐步完善彰显专业集群效应的资源共享机制
按照群内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原则,联合企业,共同开发与建设各类教学资源,形成群内专业资源共享机制。
1.以重点建设专业群为依托,整体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或骨干企业合作,将企业资源、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与企业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同制定和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共同制定毕业生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共同探索优秀教师与企业协同技术攻关、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咨询和社会培训等。
2.依据群内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结合专业群内各专业实训教学需要,采取“淘汰”、 “整改”、“新建”等一系列措施, 与企业共同建设理实一体化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以及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3.按照培引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形成“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一是继续推行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做到青年教师有培养,中年教师有计划,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二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院从政策、时间、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以大力支持;三是确保教师每年参加社会实践和一线工作1个月的时间,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双师”素质。同时,建立健全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机制,建设一支以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相对稳定、动态更新的兼职教师队伍。
4.以重点建设专业群为核心,整体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建立“名师工作室”和“大师工作室”,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创新专业教学团队运行机制,形成教育教学、技术攻关和科研的协同创新机制,营造在教研教改过程中集体攻坚克难的良好氛围。
六、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
学院成立并健全专业布局及专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二级教学院进行专业布局及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组 长:陈剑旄
副组长:雷巍娥 
成 员:党政办、教务处、实训中心、各二级教学院主要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主要负责专业布局及专业结构调整相关具体工作。
办公室主任:林仲桂(兼)
管理保障
在专业调整与建设过程中,每年进行一次专业发展与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专业布局及专业结构进行自评,找出不足;聘请企业专家和教育专家,每年组织一次专业论证会,对专业发展前景与人才规格变化进行把脉。在学院调研、自评以及专家论证、把脉的基础上,及时进行专业布局与专业结构调整。
机制保障
学院建立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工作的常态化机制。一是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创建专业开发灵活机制;二是根据专业领域变化和任职岗位要求,创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工作机制;三是建立与完善经常性的专业建设评估制度,强化专业建设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控,促进专业建设良性、健康、持续发展;四是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和实现形式,探索校企共建特色二级学院和专业群,探索联盟制、集团化等发展模式,形成校企互融、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的运行机制。
经费保障
2015-2017年,学院拟投入1200万元,重点建设生态绿化技术及服务、医药卫生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三个特色专业群,以加强群内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网络资源课程建设、规划教材或校本特色教材开发、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专业信息化建设和服务辐射能力建设等。